close

大家都說小孩子讀書.認字.學習很重要~熟不知,玩對寶寶來說也很重要喔~若不知道為什麼要玩?為什麼玩很重要的話,可以閱讀下面文章,看完後就能知道囉!!!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~~刺毛蟲的娘~~


寶寶玩生活直擊

文/楊毓菁
攝影/楊惠民

在遊戲裡,孩子到底學到什麼?他們的小腦袋瓜在玩積木、堆沙、扮家家的過程中,會產生哪些轉變?

您的寶寶坐在沙灘上玩,他想把滿地的沙裝在瓶子裡,旁邊有個漏斗,沙子裝滿漏斗,就可以把沙倒進瓶子裡了吧!沒想到漏斗還沒接到瓶口,沙子就漏光了,他不信邪,試了幾次還是不行,距離拉短一點,沙子還是漏光光,最後,他知道了,他的視線定在漏斗的洞口上,您覺得他會靠自己成功把瓶子裝滿嗎?

孩子遊戲過程的關鍵

剛剛這一幕,就是孩子的遊戲過程,他是願意嘗試的,他是主動探索的,他在遊戲中發現問題(漏斗裝沙為何會漏?)思考解決方法解決問題,在終於靠他自己裝滿沙的那一刻,無與倫比的成就感隨之而來。

下次他去海灘,還想裝沙時,也許他一時忘記了上次的方法,等他再度思考操作而成功之後,他得到的不只是裝沙的方法,更是從思考到解決方法的快樂,所帶來對解決問題正面態度的肯定。

「親身體驗參與」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關鍵詞,在親自操作之下,孩子對各種事物實際構造更清楚,至此轉化為記憶。

第二個關鍵詞則是「自願主動學習」,因為主動參與,頭腦投入思考,也因為自己非常想玩,遇到困難才會想辦法解決,或者想辦法讓遊戲更好玩,這時孩子就開始動腦筋了。

而「親身體驗參與」與「自願主動學習」呈現在孩子每分每秒的生活裡,就是遊戲。

扼殺探索的原兇

第三個關鍵詞是「快樂」,也是最重要的因素,孩子在快樂無壓之下,才能繼續遊戲,繼續探索。

也許剛剛畫面急轉直下,旁邊的阿姨急著找容器把沙裝起來,孩子是得到沙了,但這經驗不是他的,別人的代勞讓他少了探索過程。

也許剛剛另一個狀況發生了,「哎呦這麼笨,還不趕快裝滿!」旁邊的阿姨吆喝著。被逼完成的壓力產生了,他哪有心情探索?

遊戲中,能力特質悄然滋長

您的寶寶要把沙子雕成沙堡,這真的太難了,他需要別人幫忙,於是他選中大他3歲的哥哥一起合力完成,您看到的是,從遊戲中發展出的社會行為。

到底要多少沙子才能把城堡蓋好?沙子用哪些容器盛了幾次就可以蓋好?這是認知行為,也是數概念的學習;沙堡要蓋得像家裡?還是動物園?這是建築、結構的概念。

雲門舞集舞蹈教室教案委員北芳說,小時玩扮家家酒有用過沙吧!把沙放在心型盒子裡就變成心型蛋糕,或當成家家酒裡的飯,餐桌旁邊是一棵畫出來的樹,石頭就可以當車子,透過這些遊戲,孩子學到的可多了。

「養成動腦筋的習慣,孩子就不會依賴別人,主動學習是人生態度的根本。」北芳說。

有一次雲門舞蹈教室玩「大力水手」遊戲,當冠軍產生時,有些輸了的孩子真的哭了,但一個3歲的孩子冒出一句話「輸了又沒關係,又不會怎樣!」「孩子在遊戲中不會永遠平順,這時他會面對挫折,而培養受挫能力,日後人生態度會是重視過程而非結果。」北芳說。

玩生活裡的進展

從寶寶玩沙子的過程,您知道了遊戲的關鍵,但是在孩子每天的遊戲行為裡,隱涵著哪些意義呢?對未來有幫助嗎?

也許你可以試著觀察孩子得到一個新奇玩具後的神情,在玩一個新奇的玩具時,一開始,他的姿態和表情都是刻板化而僵硬的,但玩到第四天後,孩子開始放輕鬆操作玩具,其實孩子的遊戲發展是兒童行為和成長的現象,值得父母好好觀察。

社會化遊戲的發展

寶寶透過與爸媽的互動及社會化,學會日後玩假裝情境的能力,例如玩躲貓貓、扮鬼臉和捉迷藏等遊戲,這對幼兒而言非常重要。在玩遊戲時的親子互動中,語言和情緒表達都是愉快歡笑,不帶學習期望,「假裝」對這種交流是很重要的因素。研究也指出,好玩的孩子常有一個具玩性的媽媽,她會為了刺激孩子的遊戲技巧改變遊戲行為。

躲貓貓與手指謠可以讓孩子進入特殊的想像世界裡,寶寶從中學會在社會遊戲中與人溝通和虛構、假裝的態度,對遊戲發展很有幫助。

研究顯示,當兩個孩子在玩同樣活動時,彼此沒有目光接觸等互動,例如他們只是聚精會神的畫自己的畫,這稱為「平行遊戲」。而在簡單的社會遊戲中,幼兒會對其他孩子做出社會互動的邀請,包括微笑、說話、提供玩物等,當別人有挫折時會安慰、互相幫助。其實孩子從小就很會「做人」囉!

玩物遊戲的發展

玩物是什麼?應該說是孩子所有玩的人事物的統稱,他可以是玩具、童玩、所有孩子把玩的東西,甚至是孩子的玩伴。

幼兒園的孩子已經會以積木玩建構遊戲,學齡前幼兒不但能完成複雜的拼圖,並能夠有效解決問題,但是孩子到底如何獲得使用玩物的技巧呢?

在出生的第一個月,雖然新生兒已有反射和知覺能力,但卻不知怎麼玩。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,先是玩物導引幼兒動作,例如爸媽以笑或逗引引導嬰幼兒笑,寶寶重複動作之後再延伸玩法到別的物品身上。

研究顯示,1歲以前的寶寶一次只玩一個玩物,且隨自己的意思玩,但2歲以後的孩子已經會注意玩物的特性,及運用在生活上的用途。玩物遊戲可說是從簡單到重複動作與功能遊戲,轉移到建構遊戲組合的最佳利器。

表徵遊戲的發展

你相信嬰兒會假裝喝水、假裝睡覺嗎?2歲的幼兒已經能用香蕉或積木當電話筒,這些簡單的假裝活動,都是自己引導的行為。2歲到3歲間,孩子就能讓小熊和娃娃坐在旁邊,拿茶給娃娃喝,孩子會把茶杯放托盤上,湯匙擺在杯裡,從茶壺倒茶在杯裡後拿給娃娃喝。這些假裝遊戲常是孩子熟悉且喜歡做的事,也常會把他熟悉且友善的人放入遊戲角色裡,對未來心理健康影響很大。

接下來,他可能會把玩具動物擺在地毯上假裝跳躍,假裝牠在跑;會跟媽媽、娃娃同桌一起喝下午茶;也會拿玩具奶瓶放到娃娃嘴巴說「我要餵baby!」學者認為這跟日後創造力、想像力、操作性的思考能力有很大影響。

動作遊戲的發展

初生的嬰兒只會簡單抓握、眨眼、伸展雙臂,到了6歲時的兒童已經生龍活虎了,到底什麼是讓幼兒動作發展趨於成熟的關鍵呢?

從翻身、七坐八爬,走路、跑跳,大肌肉發展的同時,手眼協調的小肌肉動作也同時發展,自此展開孩子的身體動作技巧、行動敏捷度、更好的控制、平衡及大小肌肉的協調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刺毛蟲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